2025-10-1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来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了解村里围绕扶贫开发发展特色产业的情况。看到一筐筐、一担担水果摆满路边,习近平祝村民们水果产业发展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好。
10多年来,菖蒲塘村立足本地实际,走出了一条以特色经济林产业为核心的发展之路。2024年,菖蒲塘村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61元,是2013年6121元的5.7倍,村集体经济收入315万元,是2013年3万元的101倍。
这一变化,正是湖南践行“两山”理念、力促“两山”高效转化的生动缩影,绿水青山的“含绿量”与“含金量”正不断提升。
从过去生态退化严重的高椅岭摇身变为“醉美丹霞秘境”,到雪峰山下的林权抵押让沉睡的森林变成流动资本,再到洞庭湖“水草+螃蟹”套养、武陵山区“民宿+研学”融合,一处处“生态+”场景正将三湘大地的山水颜值转化为产业产值。
强化管护:筑牢“两山”转化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4次来湘考察都强调保护好生态环境,嘱咐“把生态系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护好”“守护好一江碧水”。湖南深刻领悟“两山”理念核心,不断强化生态资源管护,坚守生态资源底线,为“两山”转化夯实根基。
截至2024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15%,森林蓄积量达6.55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6.87%。5处国家重要湿地申报通过国家林草局现地核查,常德、岳阳成功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张家界大鲵等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优秀等次,还创造了湖南1950年有火灾记录以来最好成绩。
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创建9年来,以打造“两山实践的湖南样板”为目标,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建设核心,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自然植被覆盖率从91%提高至92.7%,候鸟野外观测站监测到过境候鸟种类104种90.7万只,同比增加9万余只,创历史新高。
同时,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确立“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利用”的产业准入机制。自2022年起,在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野化放归朱鹮2批次20余只,经过近3年保护监测,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30余只。通过实施“鹮田一分”项目,每亩水田专门预留一分面积不种植水稻的方式,为朱鹮开辟专属觅食区域,成功恢复其栖息地生境达6.67公顷。2025年,崀山生态米一季稻产量约50万公斤,单价较往年每公斤高1.5元,预计实现收入440万元。这一举措既守护了朱鹮的生态家园,又让当地农户在生态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产业赋能:拓展“两山”转化效益
“以前亩产茶油才3—5公斤,现在用‘湘林’良种,亩产超30公斤,年收入上百万元!”永州市宁远县太平镇白土村林农房挺勇的喜悦,道尽了老百姓践行“两山”理念的获得感。近年来,湖南把握“两山”理念要义,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不断拓展“两山”转化效益。
重点培育油茶、竹木、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与康养、花木等五大千亿产业,坚持科技赋能,不断创新产业模式,壮大产业基地,提升品牌效益,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5849亿元,同比增长6.11%,五大千亿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五大金山”。
油茶产业一路领跑全国,2024年全省茶油产量达44万吨,综合产值达943亿元,均创历史新高。
竹木产业蓬勃发展,竹林面积达109万公顷,总产值达1309亿元,已建设2家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35个省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
林下经济成效显著,全省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9个,居全国第一,产值达605亿元,跻身全国前列。
森林旅游与康养流金淌银,2024年综合收入1761亿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创新“碳汇+旅游”模式,年吸收二氧化碳12万吨,带动周边6万居民就业。
花木产业流金溢彩,年综合产值超600亿元,仅浏阳河花木走廊就集聚3000余家花卉企业,年销售额超600亿元,其中浏阳红桎木、罗汉松等特色品种出口额占全国35%。
改革创新: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认购1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支付了1万元。”7月22日,在安仁县举办的郴州首张湘林碳票交易签约仪式上,安仁县福磊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新朝喜笑颜开,“手中有碳票,心里不慌张,帮助公司可持续经营。”
今年4月,湖南省林业局签发全省首批湘林碳票,共计8份,涉及安仁县、浏阳市、炎陵县、桃源县、会同县、通道侗族自治县、花垣县、永州金洞管理区。安仁县大石国有林场获得的湘林碳票凭证显示,该碳票项目面积859.88公顷,二氧化碳减排量相当于6.67万吨。
湖南深谙“两山”理念内蕴,不断深化林业改革,拓宽“两山”高效转化的路径。
在林权改革方面,湖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已基本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全省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123.72亿元,有效促进“叶子”变“票子”、资源变资产。累计流转林地80多万公顷,规模经营主体1.2万多家,带动340多万农民就地就业。
碳汇改革也让变现更省心。2025年1月,湖南省林业局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印发《湘林碳票管理办法(试行)》,林业碳汇开发在湖南全面铺开。此前,怀化市开展“湘林碳票”试点,首发林地生态系统碳汇权证暨林业碳券,为林企授信2000万元、为林农发放碳汇贷14万元,发放林业碳券4张,交易林业碳汇1379吨,有效实现了林农增收10.48万元。当地群众称赞,“碳票”变“钞票”十分方便,省事省心。
顺势而为,湖南还通过创新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体系,让保护者受益;探索“林业+”模式,推动林业与金融融合,创新森林保险等产品,破解林业融资难题,使林业产业生机无限。
“安仁县福磊石业有限公司是第一个与我们正式签约的企业,开了个好头。”安仁县大石国有林场场长阳珍贵介绍,目前,安仁县万华板业有限公司、安仁县大源投资集团等10家企业和单位已与该林场洽谈,今年8月31日前认购2000吨二氧化碳减排量,按每吨100元计算,总金额达20万元。“碳票资金到账后,将加强湘林碳票项目区森林资源监测与管护,聘请100多名林场周边村民参与林业抚育,仅此一项惠农服务,村民人均可增收2000元。”阳珍贵说。
此外,耒阳创新推出全国首个油茶产业专项金融工具“油票”,由湖南神农国油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按照油茶鲜果每5吨为单位制作“油票”。油票具有明确的标的物和量化权益,可发行、可交易、可质押、可变现,发放环节严谨高效。政府、企业、油茶种植户签订三方合同,明确各方权责利益。企业为农户提供从烘干到精炼的全流程代加工服务,降低生产成本30%。首批发行油票5000张,对应油茶果2.5万吨,覆盖种植户1200余户。试点期间累计发放质押贷款4800万元,带动油茶每公顷产量由525公斤提升至900公斤。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李利拉)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