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走进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林区,蝉鸣声声,生机盎然。山顶,珍贵树种遮阴;林中,铁皮石斛绽放淡绿花朵;林下,灵芝在土穴菌包床上舒展金边伞盖,悄然生长;林缘,蜜蜂飞舞授粉,家禽啄食虫蚁。树上有果、林中有药、林下有菌、林间有禽,正是江西安远县在实施场村共建中创新推行四维模式的生动写照,激活了林下空间资源,实现“一林多用、一林多产”。
2024年,安远县林业综合产值43.5亿元,近5万名群众获得生态红利,4756人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绿色之路。
四维模式破解空间困局
场村共建是指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一种新型合作模式。
在龙布林场二工区近自然椴木灵芝基地,场长赖章强正指导农户进行“四维空间开发”。在阔叶树树干2米处用棕树皮捆绑铁皮石斛,3—5米高处搭建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架,林下培育灵芝、草珊瑚等中药材,每亩综合产值从单纯用材林700元提升到8500元,相当于再造了11倍效益空间。
这种四维立体经营模式正在全县快速复制。在葛坳林场老好山场,1万亩阔叶树林下套种的中药材黄精迎来丰收,药企订单收购价每公斤160元。天心镇场村共建草珊瑚示范基地,林下的草珊瑚郁郁葱葱,“沉睡”的林闲地变成绿色“聚宝盆”。车头镇官溪村石榴坑山场深处,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下养蜂产业,“生态村”的蜂蜜每公斤售价达120元。
数据显示,通过发展林药、林菌、林禽等十大类林下经济,安远县林地亩均产出值提升11倍,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
场村共建构筑产业致富链
安远县作为江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试点县,针对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受到林权分散、资金技术支持有限、市场风险应对能力不足等因素制约的问题,依托国有林场人才、技术和资金优势,与行政村开展场村共建。通过发展油茶、毛竹、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林业特色产业,改进集体林地经营管理,促进林地林木资源保值增值,推动集体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助力村集体经济壮大、林农增收致富。
在产城新区,森林食品产业园由江西一家农业发展企业投资,通过提供技术服务、种苗供应、产品质量认证、回收销售等“林场+基地”“企业+农户”模式,将8个乡镇8个林场的8000户农户种植的2万亩草珊瑚纳入产业链。
“现在种草珊瑚就像在工厂车间上班。”正在坝子草珊瑚GAP基地管护的魏松华笑着说,他家23亩林地入股安子岽林场,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有120元收入,年底还能分红。
截至目前,林场与40个行政村结对合作,带动成立专业合作社2家,覆盖51%的林下经济从业农户。
2024年,安远县集体林地收储面积3.2万亩,林权收储金额4.3亿元,林权贷款额达3.5亿元。通过多元化联农带农机制,全县43.7%农户参与林下经济实现稳定增收。
智慧林业激活绿色动能
走进安远县森林食品产业园,南方林业产权交易所平台屏幕滚动显示集体林权流转、林权收储等林业交易情况。通过大数据比对,推荐原料买卖、贷款贴息申请、流转审核、投保理赔、商品交易等信息,智慧林业交易平台为群众提供了信息获取的便捷渠道。
以往,林权流转长期面临信息不对称、评估不精准、交易周期长等痛点。随着智慧林业体系建设加速,区块链、物联网、遥感监测等技术正重塑林权交易全流程,林权流转突破地域限制,释放出更大经济价值。
江西省林业经济发展中心主任谌晓辉表示,智慧林业不是简单技术叠加,而是通过数据要素重构生产关系,既要激活“绿色银行”,又要守住生态红线。
如今,科技渗透到产业链每个环节。在欣山镇,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正在巡检林下种植区,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塘村乡上龙村的智慧菌棒厂里,物联网系统精准调控温湿度,菌包成活率提升至98%。在该农业发展企业草珊瑚GAP监测点的区块链溯源平台,林下产品都有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
算好生态账实现绿富同兴
站在阴刀子山场观测点,护林员廖远明见证了奇迹:发展林下经济后,盗伐案件下降90%。“过去守着林子受穷,现在靠着林子致富,谁还舍得破坏?”
这一转变源于安远县探索的“林场+村集体+农户”“林场+农户”等场村共建模式。国有林场以资金、技术入股,农户以林地入股,合作培育大径材和发展林下经济。间伐抚育薪材销售收入归村民所有,大径材销售收入林场和村民按3∶7比例分红,同时村民还享有每亩每年20元租金收入。
车头镇官溪村将3600亩集体林折算为267股,村民按人口持股。2024年,该村通过林木交易获得首笔分红140万元,持股最多的村民叶永亮一家领到8300元。
“我这片18亩的林子几十年来都没有收益,与葛坳林场合作后,当年就分红5300元。”安远县蔡坊乡蔡坊村村民陈文匠说。
目前,安远县已在40个村推广场村共建模式,发展营造林9.58万亩,带动共建村增收1143万元。
安远是内陆山区县,如今林地面积298.5万亩、森林覆盖率82.72%、林木蓄积量1431万立方米,林下经济对GDP贡献率超过23%。“当生态保护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当绿色产业成为百姓致富源泉,‘两山’转化通道就真正打通了。”县委书记杨有谷说。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唐石发)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