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新闻详情

看新疆如何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2024-10-22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33.png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全区荒漠化土地达106.87万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64.19%,是西部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是“三北”攻坚战的重点,是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减轻西部沙尘影响的关键。近年来,新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工程建设,推动项目落实


新疆成立了由自治区党委分管领导任总指挥,自治区人民政府、兵团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指挥部,统筹推进阻击战工作。今年6月24日,新疆召开“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现场推进会,进行动员部署和培训。自治区人民政府与相关地州、县市三级联合签署阻击战目标责任书,层层分解任务、建立责任机制,督进度、聚合力、促落实。自治区林草局组成服务指导组赴14个地州围绕“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建设、地县两级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实施方案编制、重点标杆项目开工建设等内容开展指导服务工作,对项目谋划、项目管理、作业设计编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答疑解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为推进“三北”工程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擘画蓝图,实行挂图作战


以锁边为重点,突出绿洲外围风沙危害区、重要设施沿线保护,谋划“一圈、两区、三线”规划布局。“一圈”,围绕沙漠边缘,重点对林草湿空白区、绿洲外围风沙危害区实施光伏+治沙、工程固沙、生物治沙锁边,布设光伏1亿千瓦,点片连线,形成环沙漠边缘宽1公里以上,长约800公里的阻沙“光伏长城”。“两区”,在受上下风口影响的10个县域风沙危害区,实施营造防风固沙林网林带、种植林果、发展戈壁设施农业等措施,实现绿进沙退;在沙漠中的15个自然保护区(地),实施工程固沙、生态修复、自然恢复等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三线”,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南北贯通的公路线、河岸线,实施草方格、湿地修复、种植灌草、退化林草修复等措施,巩固提升宽0.15—22公里、长7710多公里的防风固沙阻隔带。


因地制宜,勇挑治沙重担


新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文件,自我加压,提高标准,扛起治沙重任。一是规划任务增量大。部署安排2024—2030年阻击战重点区域21个县市规划任务3514.49万亩,在“三北”六期规划任务1461.9万亩基础上新增2052.59万亩。谋划实施光伏治沙、生物治沙和特色沙产业3类12个标杆项目。二是财政投入增量大。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新增的防沙治沙项目,以先干后补、干好再补、以奖代补、“预拨+清算”等方式,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统筹乡村振兴衔接、产业到户扶持、林草项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等各类资金,整合用于阻击战防沙治沙。


改革创新,以政策破难点


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卡脖子”问题,新疆提出了九条破解措施。一是突破治沙用水之难。综合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加大引水力度,保障生态用水。防沙治沙生态用水开采地下微咸水的,参照30年承包土地农业用水,按0.03元/立方米征收水资源费;水利工程供防沙治沙生态用水限额以内的地表水,暂免征收水资源费。二是突破行政界线之困。地方和兵团树立“兵地一盘棋”思想,加强兵地联动,推动跨区域联防联治,强化属地协作、共商共治,邻近区域的兵团师市、团场与当地地州、县市联合制定方案,共同构建点线面结合、锁边无空白的生态防护网。三是突破政策之限。金融机构对防沙治沙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办理抵押贷款;对列入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涉农、涉林项目予以环评豁免;允许在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核心保护区外适度开展生态修复工作。


“四个坚持”,实行科学防治


一是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沙漠边缘腹地7个上风口和3个下风口、沙源区和路径区。用水、用地、用电、资金等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建立区级统筹、部门协同、地县落实、兵地联动的机制。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1个市县风蚀沙化严重的区域加大治理力度,按照“在哪里干、用什么模式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的原则明确治理项目。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坚持以水定绿,大力发展节水林草,严格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留足必要的生态空间,加强绿洲外围防风固沙林网、林带及防风固沙锁边林草带建设。按照“锁边之所需、电网之可行”,对沙漠边缘林草湿空白区光伏治沙锁边。四是坚持市场主体。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明确大企业、大集团、农牧民是防沙治沙的主体,鼓励“谁造林谁所有,谁开发谁受益”,明晰产权,简化程序,出台政策调动激励,让治沙主体能得利、利益有保障。


总结经验,推广治沙新模式


新疆及时总结防沙治沙中行之有效的技术模式、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积极推广应用。如:“于田做法”,和田地区于田县积极吸引企业、社会、农民种植玫瑰、梭梭接种肉苁蓉参与防沙治沙,采用“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沙产业发展,治沙又致富。“沙雅经验”,阿克苏地区沙雅县采用分布式光伏发电代替动力电,抽取地下苦咸水开展生物治沙,每口机井可灌溉2000亩,用水、用电成本大幅降低,在阻击战区域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科技保障,夯实基础支撑


面向全区96个县市、3个直属局召开“三北”六期项目培训会,重点围绕“三北”项目申报与管理、《九条措施》《实施方案》编制等情况作详细解读,并针对基层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组建“三北”工程攻坚战专家咨询组,鼓励支持引导科研机构通过“揭榜挂帅”“厅厅联动”“地厅联动”等方式,申报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利用百亿人才发展基金,通过“2+5”重点人才计划,培养引进防沙治沙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科学系统防沙治沙提供智力支撑。加快防沙治沙关键实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印发《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科技成果选编》,收录适宜林草科技成果,指导生产实践。


强化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新疆积极宣传防沙治沙及“三北”工程建设的工程进展、典型做法及成功实践,在新华网、人民网、央视频道等各类媒体,发布稿件460余篇。积极发挥林草政务新媒体作用,及时发布各地“三北”工程攻坚战实时动态。组织开展“三北”工程攻坚战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三北”工程攻坚战的战况和战果,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浓厚氛围。

(来源: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宋琪)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