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动态>新闻详情

朱鹮共鹭舞 秋鸭伴水飞——江西爱鸟护鸟纪实

2025-04-21


观飞羽而知生态,察羽色而见山河。江西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境内青山叠翠、湿地星罗棋布,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气候,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繁衍栖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让这里成为鸟类的天堂。长期以来,江西扎实开展爱鸟护鸟行动,让悦耳的鸟鸣成为赣鄱大地最美的乐章。


“鸭司令”的18年坚守


在江西龙虎山泸溪河蜿蜒的丹山碧水间,“全国最美护林员”肖冬样的护鸟故事成为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


午后的泸溪河泛着粼粼波光,肖冬样轻踏碎石小径,一路穿林沿河而上,到达中华秋沙鸭常出没地,便守着望远镜,静待着鸭群出现。这位被网友称为 “鸭司令”的生态护林员,自2007年发现首个越冬种群起,便开启了长达10余年的守护。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png


中华秋沙鸭在水中嬉戏。肖冬样 摄


“它们聪明机警,容易受惊,拍摄时要小心慢慢靠近,一旦惊动了,下次很难在同一个地方遇见”。长期的观察巡护工作使得肖冬样对中华秋沙鸭的生活习性、作息习惯及性格特点了如指掌。他特意提及观察到的两个动人片段:“一是它们在捕食中会互帮互助,如人类一样有爱心。二是在进食过程中,面对难以吞下的体积较大的食物,它们会慢慢将大鱼锯为两段吃下,聪明又机灵。”


10余年来,肖冬样拍摄了10万多张照片、1万多个G的视频,记录了大量观察日记,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除了亲切的“鸭司令”称号,肖冬样还被誉为“中华秋沙鸭守护者”,并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护林员等称号。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自然生态的热爱与责任。


2025年江西省“两会”期间,作为江西省人大代表的肖冬样提出了将中华秋沙鸭物种相关知识纳入小学教材读物的建议: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就认识到我们国家有这样的珍稀物种,把爱鸟护鸟的种子植入他们的内心。


朱鹮即将在这里野放


在肖冬样的影响下,弟弟肖天祥成为首批朱鹮驯养员之一。“朱鹮对环境极其敏感,我们得像照顾婴儿一样细心呵护。”肖天祥说,“现在正值朱鹮繁殖期,有两对已经筑巢。这时可人为放一些树枝,方便其筑巢,在日常投喂时尽量不要打扰。”在上清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肖天祥正小心翼翼地调整投喂装置,并不时调整拍摄角度,准备抓拍朱鹮行为瞬间。


江西曾是朱鹮的历史分布地,但这一珍稀鸟类一度在省内绝迹。2023年,在国家林草局的支持下,江西省朱鹮种群重建基地落户龙虎山,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朱鹮野化训练网笼及配套生态湿地,修复周边农田溪流,投放泥鳅、田螺等天然饲料。分别于2023年引入8只、2024年引入12只朱鹮来此生活栖息,计划于2025年朱鹮繁殖后代后实施野化放归。下一步,基地将进一步优化周围自然环境,通过科学种植、合理配置食物等方式,为朱鹮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


爱鸟护鸟已成共识


家住鄱阳湖之滨沙湖山的村民左青莲,用8次救助行动诠释着“生态公民”的内涵。这位朴实的农村妇女,曾赤脚蹚入泥潭救助东方白鹳。


左青莲表示,她已经爱上了拍鸟护鸟的工作,希望为打造更好的鄱阳湖生态环境尽绵薄之力。她的公益精神也影响辐射着周围群众及拍鸟爱好者们。在全民护鸟行动中,沿湖群众与志愿者们形成联动网络,通过开展候鸟巡护、公益救助、科普宣传等方式共筑“爱鸟”安全屏障。


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江西现有记录野生鸟类59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2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15种。每年有70余万只冬候鸟飞抵鄱阳湖栖息越冬,300余万只夏候鸟从五指峰鸟岭、遂川鸟道迁飞过境,天净万鸟翔的自然美景已成为江西的生态名片。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张博文 袁梓贤 徐文婷)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发布